探索建築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追尋,期待我們一起踏上尋找心中理想建築的旅程。

愛默布朗博士駕駛不鏽鋼跑車回到未來,而 Peter Zumthor 在羅馬保護所

透過空間高低變化與材質轉換,帶我們穿越千年,回到古羅馬帝國。”

|神祕鑰匙召喚

在過往參觀博物館的經驗中,從票口買票入場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方式。但在參訪羅馬遺跡保護所後,我發現這種方式不僅略顯倉促,也缺乏深度。

踏上這趟探索古羅馬奇幻之旅,第一站並非直接前往保護所,而是位於市中心庫爾火車站的遊客中心。在這裡,需要購票並押上證件,以取得進入的鑰匙。

從買票開始,整個參訪過程就引導我們用身體感受這座兩千年前曾被神聖羅馬帝國統治,進而繁榮起來的古城庫爾。

庫爾古城幅員不大,我們可以徒步從旅宿走到火車站,再從火車站走到博物館。這段路程彷彿是一場淨化儀式,與古城街景的互動創造出獨特的儀式感。

在抵達保護所前,穿梭於庫爾古老巷弄間,我們得以暫時拋開現代生活的浮躁,為即將進入另一個時空做好準備。

|時光之門的開啟

一個戲劇性的黑盒子懸掛於保護所之外,吸引我靠近一探究竟。建築師 Peter Zumthor 在這裡將入口微微的抬升,並且將寬度壓縮到僅容一人通過的尺度。

這樣的設計與聖本尼迪克特教堂入口有異曲同工之妙。入口處懸空遠離地面,使我不自覺抬起腳跨出穿越千年、進入這部時光機的第一步

在空間壓縮與放大的變化下,引導人們感受時光的轉換,從熟悉的外部世界進入一個未知靜謐的空間。

步入這場穿越千年冒險的關鍵在於從遊客中心取得的鑰匙。將鑰匙插入鎖孔的那刻,我聽到時空被扭曲的聲音。

推窄門的霎那,眼前看到的是一排排俐落銀色方框無限延伸,宛如科幻電影中的時空長廊,吸引著我不顧一切的向內走進去。

|古今時空的交匯

從光線明亮的外部,步入深不見底的時光機器內部。我的瞳孔一邊在適應著較昏暗的室內光線,同時發現機器內部並非完全黑暗。

受到室內外光線明暗交替的衝擊,我趕緊回過神確認我被傳送到了哪個年代。同時,雙腳不由自主地跟隨時光廊道上一層層銀色方框,繼續向下走去。站在廊道上,我以較高的視點俯瞰整個古羅馬遺跡。

此時,感受到一種模糊卻熟悉的氛圍,時光機器外經過的車輛引擎聲與眼前的羅馬遺跡形成絕妙對比。熟悉的陽光、微風與城市喧囂透過四周透空的木百葉若隱若現。種種跡象表明,我正徘徊在現代與古代的時空之間,尚未完全抵達兩千年前的古羅馬。

|回到古羅馬

行走在時光隧道上瀏覽,可以感受到腳下金屬格狀踏板堅實與清晰的回饋。

沿著輕薄俐落的金屬階梯緩緩向下走去,鞋底與踏階的接觸發出清脆的”砰砰”聲,每聽到一響,彷彿進行了一次時空的跳躍。隨著繼續向下,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了下來,可感受到古羅馬離我越來越靠近。

當腳底觸及碎石地面的那一刻,感受驟然轉變。金屬的堅實瞬間轉換為碎石面鬆軟不扎實的觸感。軟硬質地的強烈對比,與空間一上一下的轉換,強化了古今時間推移的感受。 

再次環顧四周,原本現代環境中熟悉的跡象消失無蹤。緊繃如屏障的黑色皮革牆面將現代世界徹底阻隔在外。此刻,我終於穿越了千年,這戶古羅馬人家終於聽到我好奇的敲門聲前來應門。

|不同時空下的城市連結

這台時光機器巧妙地融入古城邊緣,看似以隨意角度擺放,實際上外牆精確的圍繞著遠古遺跡四周。映照出原始相鄰建築物的輪廓,細緻勾勒出當時這戶人家生活的邊界。

在午後淡淡的陽光照射下,外表呈現出一種木材氧化後的灰色。水平排列木條經歷了時間和風雨的侵襲,但紋理仍然清晰可見。

窗戶開口是這戶人家的門扇,自然光線灑落進來,為遺跡內部灑上柔和而神秘的光芒。四周的黑色襯布巧妙突顯展品,同時營造出歷史的厚重感。

每件器皿、每塊遺跡石塊,都訴說著古羅馬的歷史與遠古人類的日常生活故事。閉上眼睛,豎起耳朵,彷彿還能聽到千年前人們在此交談的迴響。

|夜幕下的最後驚喜

穿越時空使時間密度被拉伸,不知不覺間時光飛逝。重返回時光空橋上,我依然流連忘返。回頭一望,再次經歷那無限延伸的框架。

然而,這些框架不再指向遙遠的過去,而是引導我回到熟悉的現實。透過門縫,熟悉的景象映入眼簾,恍如科幻電影中時空門旁的光波向我招手,將我從探索過去拉回熟悉的現在。

在我準備離開時,遺跡窗口旁的一個獨立開關,吸引了我的注意,按鈕上面彷彿寫著“請按我”的字樣。當我按下開關的瞬間,保護所如同燈籠般在夜色中散發溫暖光芒。

原本如鏡面般反射周遭景色的窗口,此刻化身為魔鏡,揭示了時光機的內部,成為了窺探歷史的洞口。沒想到最後,這時光機還藏有如此浪漫的一面!

保護所不僅是一個保護古蹟的空間,更是一個連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空交匯點。

|這位建築師

Peter Zumthor _ 2009年普利茲克獎

他的每一作品都蘊含著獨特的哲思,他的設計超越了形式更關注建築空間如何在精神和內在為人帶來的情感體驗,引導人們反思生命的本質。

用最簡單純粹的手法塑造空間摒棄過多裝飾和繁文縟節。他擅長運用樸素的材質如木材、混凝土等透過對光影和材質的精雕細琢營造出充滿詩意和禪味的空間氛圍。

|看完我的分享,你也會想親身體會回到羅馬的感受 ?

Saint Benedict Chap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