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築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追尋,期待我們一起踏上尋找心中理想建築的旅程。
庫珀斯穆勒博物館|Museum Küppersmühle
” 對你來說,樓梯是一種移動,還是一段過程? “
庫柏斯穆勒博物館(Museum Küppersmühle)位在德國杜伊斯堡的港邊。這裡曾被稱為「魯爾區的糧倉」,是過去工業碼頭的核心所在。
那時的空氣中充滿鐵、生產的船隻、穀物與煤煙的氣味,如今則轉化為一處藝文園區的一部分。這座博物館的存在,除了展覽功能之外,也像是一個節點,連結著舊時代與當代生活的軌跡。
我記得那天下午陽光不算強,我沿著港邊慢慢走近,看著整齊排列的紅磚建築沐浴在柔和的日光中。沒有太強烈的視覺衝擊,它就這麼站著,像是很久以前就該站在那裡一樣。
它是一座不急著吸引你注意的博物館,建築的外觀沒有因應新用途而大幅改變,仍維持原本的姿態靜靜地佇立著。
那些關於紅磚的記憶沒有被刪除,而是以一種可以感知的方式融入日常。
這裡仍然是當年工業城市儲藏著糧食的穀倉,空氣中還留有穀物的味道。只是裡面儲存的東西變了,儲藏的物體從滿足身體飢餓的食糧,轉為滋養心靈的藝術創作。
過去的人在裡面搬貨勞動聲響,現在化為觀眾間對於藝術的輕聲閒談。建築沒有說話,但我相信它還記得過去的事。
建築師保留了原本用來儲存穀物的圓形筒倉,一條像時空廊道般的空橋穿了進去。那裡很高、很靜,只聽得到鞋底碰觸金屬的聲音。
我就這樣站在那裡,感覺到被什麼包圍著,但又說不上來是什麼。我猜那可能是這巨大空洞,儲存著時間留下的聲音。
這樣的改變沒有刻意誇張,卻帶著一種深沉的力量。不只是單純的保存結構,而是讓空間繼續活著,讓它仍然參與當代的文化脈絡。
那些原屬於過去的形體,被重新賦語新意,把”過去“翻譯成一種“當下”可以閱讀的語言。
我對這座建築的印象幾乎就是從那座樓梯開始的。
大學實習時,Hata 老師翻開 Herzog & de Meuron 的作品集,指著其中一頁對我們說:「你們看這個橘紅色的樓梯。」我們真的看了很久。那個顏色、那個轉彎的弧度,不知道為什麼,就一直記住了。
多年後,我第一次親眼看到它,能行走在其中。混凝土的表面留著時間的痕跡,光線從樓上的開口灑落下來,照亮些微漂浮的塵埃。
我的腳步自然地慢了下來,像是樓梯它拉住了我,要我配合著它的節奏。這時開始聽見自己的腳步聲,注意到每個轉角的轉折方式,光影如何在牆上移動。
現在換我們帶實習生做案例,偶爾會想起老師翻那本書的樣子。心裡總希望,幾年後他們也能走進自己曾經仔細閱讀的空間,也會在某個光影的轉折處停下來,安靜地站著,忽然明白當時從紙上沒看感受到的氛圍。
Herzog & de Meuron _ 2001年普利茲克獎
這對來自瑞士巴塞爾的建築師組合,以其極具實驗性與當代感的建築語彙,持續拓展建築的邊界。他們的作品不拘泥於單一風格,總能根據場域、文化與材料提出截然不同的回應。
他們關注建築如何在地景與城市脈絡中「發生」,擅長將既有空間重新詮釋,讓歷史與當代並置而不衝突。作品往往從細節出發,以極具雕塑性的形式與質地,轉化為一種可感知的空間經驗。他們不斷探索建築作為文化載體的可能,創造出兼具感官觸動與社會意義的空間語言。
Museum Küppersmühle